
为引导学生探寻家乡文化根脉,感受山西皮影戏独特魅力,太原市迎泽区海边街小学二年三班的孩子们延续学校六一的“非遗游园活动”和期末“如果展品会说话”乐考实践测评,继续开展了“皮影戏里看山西——探寻家乡文化密码” 项目实践活动,深入探究皮影这一非遗的文化魅力。
任务一:文化探秘
从山西故事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作为本次的活动主题。
任务二:故事再创作
孩子们根据确定改编的故事借助AI查找资料获取故事的详细情节、角色性格、核心寓意等信息,对故事有了全面了解。有的孩子还关注到传统皮影戏的角色造型规律、道具搭配原则和表演时长与情节节奏的关系。孩子们借助AI的帮助,将故事合理改编了符合皮影戏特点的剧本,既保留故事精髓,又适合舞台表演。
展开剩余70%
任务三:皮影工坊
孩子们化身“小小皮影匠人”利用纸盒、塑料袋等废旧材料制作皮影戏剧场,表演道具,更是历经设计、裁剪、染色、组装等工序制作皮影人物:用卡纸拓印人物轮廓,在关节处预留连接位,以水彩赋予人物性格色彩,用两脚钉与竹签或雪糕棒、筷子等打造可活动的操纵结构。有的孩子将省博物院的“鸟尊”刻成镂空花纹,也有孩子为道具小鸟设计了带羽毛纹理的翅膀,传统工艺在童趣创意中焕发新生。
任务四:光影剧场
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合作表演!孩子操作皮影,妈妈配音,爸爸当灯光师,把山西故事“演”成了皮影大片。
这个暑假,孩子们用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解锁了皮影戏的千年密码,不仅掌握了皮影制作技艺,更在“编故事—做皮影—演故事”的过程中,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,开启了一场非遗与文化的奇妙碰撞。
来源:迎泽区海边街小学
供稿:乔霞
编辑:田田
审核:智慧
发布于:山西省
配资开户优惠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